全民監督 小心假的12年國教!

星期一, 4月 04, 2011

■任懷鳴

12年國教終於在馬總統「建國一百年元旦文告」聲中拍板定案!1月底,教育部長吳清基宣布:今年8月1日起,年所得114萬以下家庭子女就讀高職,不論公私立一律免學費,而103年則將全面擴及高中。

3月7日,吳部長在回答立委陳淑慧質詢時又指出,12年國教在103年全面推動時,國中基測將考慮廢除;但有3成的「特色高中職」,則由縣市或學校自辦學科或術科考試的方式招生;至於其他7成循免試入學管道升高中職的國中畢業生,則可能改採用心測中心研發、用來取代國中段考及小考的「簡易型學習評量」,但「也可能」全部抽籤決定入學。

我們並不想唱衰這個早該實施的政策,但我們必須提醒全國民眾:「公私立學費拉平」(或「免學費」)只是12年國教能否達成政策目標的3個關鍵要項之一,另外兩個關鍵要項則是「免試」與「均質」。

所謂「免試」,並非如教育部講的「廢除國中基測」,而是「不再用考試成績作為入學依據」;因此,重點不在廢不廢基測,而在於國中畢業生入學高中職時「不採計考試成績」,不管這個「考試」是「基測」還是「學校段考」。

第三個關鍵要項「均質」,則是指各地高中職就學機會平均,以及高中職在「公私立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品質上儘量齊一水準。

換句話說,如果3年後(103年),12年國教就只做到「高中職全面免學費」,基測雖然廢除卻採計在校成績,「高中職均質化」仍然原地踏步(註1);那麼,這個12年國教就是「半調子12年國教」,是「假的12年國教」!

剛出刊的《遠見雜誌》3月號公布了一項「12年國教大調查」,結果顯示:因應未來12年國教,打算選擇以現有「基測成績登記分發」的家長仍高達38.2%,排名第一;選擇「申請學區內高中」就近就讀的有33.3%,排名第二;而選擇依據「國中在校成績」選填志願的只有23.4%!這個現象說明了:真的願意配合12年國教、放心讓自己的孩子讀學區高中的家長,只有3成多一點!

交叉分析的結果也發現:都會區家長選擇「申請學區內高中」的比率較高,達37%,比選擇「基測登記分發」多出2.6%;而非都會區家長則比較支持「基測登記分發」(41.4%),比選擇「學區內就讀」高出11.1%。原因很簡單:都會區的高中職資源(不論數量和品質)都比非都會區好,家長當然就比較願意接受「學區內高中」。

這個調查結果,證實了我們老早就知道的情勢:僅管目前全國高中職的就學機會率早就超過百分之百,僅管研究發現「基測成績相同的學生,如果選擇留在離家近的社區高中就讀,3年後考大學的成績平均比遠赴都會區念明星高中的成績高」(註2);但大部分家長仍對孩子未來的升學充滿焦慮,對現有的高中職就學資源仍充滿疑慮。換句話說,在台灣,大部分家長牽腸掛肚的就是「如何讓孩子念個好高中,將來才有機會念個好大學」,至於什麼是好高中、好大學,大家是心知肚明的。而這就是學生升學壓力的基本來源!

12年國教(真正的12年國教)要解決的,正是如何化解家長心頭這個難解的憂慮。首先,得讓家長不用擔心讀私立學校的學費太貴,因為政府會給你補助;第二,讓家長不用擔心學區內沒有像樣的高中,因為政府會著手提昇它的軟硬體;最後,要讓家長不用再一心想著爭奪所謂的「明星高中」,方法是讓「可以挑學生的明星高中」比例降低。低到什麼程度呢?要低到「非明星高中可以收到夠多的好學生」!那麼,夠多是多少?我認為至少應該是「明星高中」的一倍!

換另一種說法就是:國中畢業生成績高的前30%(註3),「明星高中」(或所謂的「特色高中」)最多只可以(用考試)挑走其中的3分之1。如此一來,「非明星高中」將有足夠的「好學生」;未來升大學時,這些「非明星高中」的升學率便會明顯提昇。從此以後,大部分家長才會對這些「非明星高中」有足夠的信心。

如今,馬總統和吳部長竟然都主張有3成的「特色高中職」可以繼續透過考試來招生;到時候,「明星高中」將挑走絕大多數成績好的國中生,並將繼續拿走多數人民想要的大學入學機會;「非明星高中」對大多數人民而言,將繼續是一種沒有誘因的選項。於是,一切不但沒有改變,還會比今天更遭;「明星高中」挑選學生的特權,從此成為12年國教制度的一部分而固著下來,未來要改將更加困難!

我們當然不反對菁英教育,但國中畢竟是國民教育,為了3成的學術菁英,而放棄其他7成國民,這是為政者的不智,更是失職!

(高雄市教師會教育政策中心主任,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註1:2007年,教育部計劃5年間在全國471所高中職內,提升2百所為優質學校;當時,擔任建國中學校長的吳武雄就憂心表示:「2百所優質高中,再加上36所菁英高中,也不過236所,還有另外235所呢?」2008年政黨輪替,馬政府的教育部便將前朝的12年國教相關計畫凍結,並未進一步補強。這表示,3年後12年國教全面啟動,將有2分之1以上的學生沒有優質學校就讀。

註2:2007年11月20日,教育部公布一份由宜蘭高中校長吳清鏞主持的「就近與跨區入學高中學生學測成績分析比較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把92及93年參加國中基測,成績在前10%(PR值90以上)6萬3千多人,分為就近入學及跨考區就讀兩組,再比較其3年後考大學的學測成績。結果發現,基測成績同分的學生,如選擇留在本地登記分發區,考大學學測的平均成績比跨分發區的學生好;若以縣市區分,留在本縣市的學生,學測成績也比跨縣市就讀的學生好;就讀完全中學的學生,直升本校高中部與就讀他校兩組的學測成績相較,也以直升本校的學生表現較優。

註3:98學年度台灣4年制的大學本科生101萬人,其中私立約74萬人;專科生共10.9萬人,其中私立約9.7萬人;合計全國大專生共112萬人,其中私立83.5萬人,佔全體大專生的75%。換句話說,在台灣,10個大專生中,只有不到3個就讀學費較便宜、教學資源與品質相對較優良的公立學校。而這3成考上公立大專院校的高中生,就會成為該高中職學校用來標榜自己的「升學率」。進一步分析,這3成學術表現較好的高中生,大多就是國中時代成績較佳者。換句話說,高中職的「有效升學率」(社會認可的升學率),就是來自這3成學業成績較好的國中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