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論壇2008:馬英九、畫大餅,能否拯救M型社會下的臺灣?

星期一, 5月 26, 2008

Part1: 5/31下午2:00公共化的教育運動何去何從?
報告人:丘延亮(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姚欣進(立報專欄作家)
回應人:北市教師會謝曼莉老師、蘆荻社區大學李易昆主任、東花兩校合併關懷聯盟沈嘉悅、教育公共化連線鍾明倫


一、 活動目標、對象

「台灣社會論壇」是工人、農民、學生、性別、生態、原住民、教師等各領域社會運動連結的一個起點,我們自2006年9月「反貪腐」開始集結,期待建立台灣民主平等新社會的新起點!
我們認為:結束貪腐只是開始,另外一個台灣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
但這個台灣是什麼樣的臺灣?只是換了一個「清廉」的總統,就能解決M型社會下人民的社會、經濟苦痛嗎?尤其在520馬英九上任後,他的畫經濟大餅政策(愛台12項建設、租稅減免、兩岸經濟一體化、緩合社會矛盾),究竟能否解決台灣日益惡化的人民生計?

推動環保,需要給財團誘因嗎?

星期日, 5月 18, 2008

距離新政府上台恰好一週的今日,若新政府真的「愛台」、要推動有利環保的「建設」,我們需先問:「這是對誰有利的環保政策?」

潘欣榮

在中國時報2008.05.12的社論中,長期推動綠建築的成大林獻德教授提出沈痛的呼籲:寧可不要執行綠建築政策,千萬不能讓「容積率獎勵綠建築」,造成子孫的浩劫(資材消耗、能源負擔、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超荷、公共設施不足、擴大城鄉差距)!

花蓮 需要更多條安全的路

星期二, 5月 13, 2008

中國時報 2008.04.26 
花蓮 需要更多條安全的路
潘欣榮/花蓮市(城鄉所碩士)

昨日蘇花高環評決議退回交通部,花蓮觀光商家、農民鄉親卻擔憂著「如果沒有一條安全的道路,花蓮人每年都要面對災後搶收無法後送、觀光客不來、沒有保障的生活」。

做為花蓮子弟,我們都盼望有條不中斷、安全回家的道路;也深知鄉親不能再等待的焦慮,正因如此,如能有「多條」不會中斷的交通建設、不是遠比「一條」蘇花高來得更穩、更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