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岸到非洲

星期二, 4月 24, 2012

左看:讓友邦敬重

透過馬總統的非洲仁誼之旅,讓部份台灣經濟專家開始倡議將兩岸在海外的投資互助列入後續ECFA談判中,使兩岸在遍地黃金、有待開發的非洲大陸上,能攜手創造新前景。

我們姑且不論中國是否願意對此讓利,而是先問這樣的兩岸合作,是否符合台灣人民追求民主與公義的價值觀?並據此作為台非合作的判準基礎。

在《黑暗大布局》一書中提到,中國在非洲所建立的經濟奇蹟乃是建立在中國人不囉嗦,不像歐美國家用民主、人權等議題作為投資或援助的交換條件;中國甚至賣武器、彈藥給蘇丹政府,間接助長達富爾的種族滅絕。

雖然相同的勾當美國也在做,甚至做得更狠且不著痕跡。但對台灣來說,關鍵並不在於美中之間的五十步笑百步,而是自問:台灣,作為一個以民主與人權自許的政治體,我們期待透過何種經濟模式,來向非洲伸出友誼的手?

人民期盼的外交關係,是應像是連加恩、非營利組織般,從醫療等生活基本需求出發,來強化非洲內部合作互助的經濟?或者要將資本主義世界中的弱肉強食,透過中國的武力來加速、加倍地複製到非洲大陸?我們期盼兩岸合作、更支持台灣走向世界,但唯有以公共合作資本取代私人掠奪資本,才能讓台灣被友邦人民真誠敬重。

潘欣榮/公共化協會成員

右看:兩岸攜手騰飛

馬總統的「仁誼之旅」,在國內輿論仍將外交、民生議題「竹竿逗菜刀」的拼湊議論時,卻未注意到非洲在這10年中,因著中國的介入而發生顯著且巨大的變化。事實上,在記者會上馬總統表示:友邦與大陸的貿易額往往超逾台灣10倍以上,但他並不擔心,因為「隨著兩岸關係改善,國際空間也增加,讓我們更有信心深化兩岸關係,並出現良性的循環。」

事實上,在能源日漸稀有的今日,非洲擁有石油、天然氣、水利、稀有礦物,而新崛起的中國儼然已是非洲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共2千家中資企業投資非洲,雙方交易額高達1千5百億美元。倘若台灣能夠巧妙運用兩岸關係做為槓桿,不僅可將非洲大陸的開拓列入我們的經濟版圖,更是化解台灣經濟危機的可能出路。

這個說法並非癡人說夢,從過去20年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行銷世界的三角關係,即可看到當台灣找到正確的生產定位時,就能從全球產業利潤鍊中分到一杯羹。但令人屏息的不僅如此,當兩岸能攜手再造世界經濟奇蹟時,正是一整個世代的人,曾共同懷抱的中華騰飛世界的夢想。

而要實踐這夢想的鑰匙,也已握在我們手中,假如能將兩岸在海外的投資互助列入後續ECFA談判中,其奪目的前景將指日可待。

吳恆祐/社會評論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