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另一條可行的道路:市場社會主義(一)

星期五, 7月 02, 2010

■姚欣進

上個世紀80年代初,當英國柴契爾夫人初掌政權大力推動新自由主義時,信心十足地喊出了一句政治口號:除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外,我們別無選擇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一、沒有其他出路了嗎?

這句話,固然鮮明地彰顯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政客一意孤行地決心,但它也何嘗不是對所有懷抱著左翼理想者所發出的政治挑戰──在現實中,難道還有另一套具體可行的社經體制能取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嗎?

柴契爾夫人喊出這句話不到10年,全球各地的歷史發展似乎印證她這句宣言。柏林圍牆倒塌;東歐與蘇聯社會主義國家垮台、解體;中國大陸經濟體制大幅向全球資本主義融入等等現實潮流的大轉變,在近20年間,全球各地經濟制度基本上已統一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然而,隨著全球資本自由橫行流動,所帶來的史無前例的全球資本集中化與壟斷化,全球各地的貧富不均、社會矛盾不僅日益尖銳,全球資本內在運作也越發顯得危機四伏,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2000的全球網路企業的泡沫、2008年底的全球金融風暴、目前各先進國的政府鉅大財務赤字等等,都在在證明:市場,絕非能自行修正的完美機制。一旦讓資本依循利潤極大化的邏輯而在市場中運作,這資本邏輯是趨向於自我毀滅的。

更根本性的問題是,資本邏輯的運作危機,不僅是純粹經濟層面的問題,更是全人類文明的危機。即,在利潤至上的資本驅動下,各地經濟發展已嚴重危害到無法逆轉的全球生態危機,包括了幾乎可以倒數計時的全球氣候暖化的人類生存危機。

凡此種種,任何真切關懷人類文明前途、社會基本公義的有志之士都應會探討一個無從迴避的問題:相對於現有的資本主義經濟,難道真的沒有另一個具體可行的經濟體制?
可行的替代方案

如果多年來,痛切批判資本主義的左翼人士,無法提出當前可行的替代方案來取代資本主義,只能破而無法立,則當前所謂的反全球化運動、進步左翼運動就是沒有實質願景來帶領有心群眾努力突破現況、邁向更有意義的社會。

提出取代當前資本主義經濟的另一套體制方案,絕非是說,這理想藍圖就是一次定案、就能預見未來實踐中出現的各類困難,而能預先規劃解決。相反的,在目前,這新方案必然只能以基本而簡化的操作模式來提出,它還有待於未來更多豐富的實踐經驗來驗證、來充實發展。另一方面,這藍圖方案也絕非是純然空中樓閣,毫無現實經驗中各種局部性實例可作為抽象概念、基本原則上的參考依據。

也就是說,這原則性的方案之所以可以在目前提出,就反映了當前現實已表現出相關的實例經驗,來做為我們概念論述上的參考。雖然這些實例還不完整、成熟,但它們往往是新經濟制度的萌芽因素,預表了未來新經濟制度可能的面貌,而它們更深刻而完整的意義必須在理論推論上來掌握。

在上述的取向下,本文將先提出市場社會主義的基本概念,以就教於各方讀者。至於市場社會主義的具體制度規劃與參考實例,今後將陸續為文,深入討論。
二、為何需要市場機制?

何謂市場社會主義?它有何積極意義能解決資本主義根本弊病,又能跳脫過去傳統社會主義國家指令式計畫經濟的窒礙或違反基本人性之處?

簡要的說,市場社會主義,乃是擁有充分公民政治生活(如審議式民主)公民社會的經濟民主制之市場運作。即,這經濟體制是將生產資料、資本轉化為社會所有,廢除私人佔有生產工具、廢除私人資本活動;另一方面,整體經濟活動,除了特定企業類別外,將透過市場機制運作來進行。
公共化與經濟民主

也就是說,這經濟制度必須以公共化為最高準則,這包括了經濟活動的生產資料(或投資資金),必須是全體公民共有的社會資源,其經濟活動目的必須透過各式審議民主的公共討論來決定(例如,投資生產何種商品、是否進行非營利性生產活動等),其經濟利益以公共利益、公義為基本分配原則(如必須先滿足社會最弱勢者的平等原則);另一方面,這整套經濟運作,在許多方面,是在市場機制下來運作。其生產或勞務服務乃是市場商品性質,而且運作過程是市場競爭、市場淘汰等來檢驗其運作績效,而市場競爭也意味著投入經濟活動的各家企業,乃是以利潤為導向之一來決策其生產與投資活動。

然而,在市場社會主義體制裡,並非是市場機制的基本價值,如商品利潤、生產效率等是與社會主義的基本目標如公義、平等理念是有著同等地位。在這經濟民主制裡,市場機制的優點,純粹是技術性、輔助性但卻是目前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功能,而公義平等的價值才是最高目標。
為何需要市場?

市場機制有兩個必要功能,這是未來公民社會經濟制度必須擁有的。

其一,市場就是商品正常、自願買賣的運作機制。因此,唯有透過市場交易,我們才能即時、精確掌握消費者的喜好與商品客觀的一般行情價格。而從馬克思勞動價值說來看,唯有透過現實可見的全面商品價格的反映,我們才能如實地掌握商品之價值、當時社會平均生產水平,也才能在這不被扭曲、不被主觀意願所壓制的情況下,務實地規劃整體社會資源的最佳配置。

換言之,若要依照社會主義理念來要進行計畫經濟,這經濟計畫的首先就必須建立在商品市場的交易行為上,沒有這如實的商品價格為計畫依據,則後續的整體社會經濟計畫,就都是建立在計畫者主觀而虛幻的願望上。

這也說明了,為何當年蘇聯、中國大陸的計畫經濟必然失敗、必然毫無經濟效益可言。這些傳統社會主義的計畫經濟,只能針對特定任務來規劃大規模的資源配置,如建造大水壩、發射衛星等,因為整套計畫都是在封閉、單一目標取向下進行,可以規避許多現實中突發、自發、複雜因素,而完成規劃任務。但要做到這種大幅簡單化的輸入因素,這些經濟計畫就必須強力壓制民眾各類自發、個人式的消費傾向與偏好,讓計畫生產物件種類越少就越能控制經濟運作。

為了完成計畫任務、完成管理者指標,所以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就必然助長了官僚主義發展,而且是以指令式方式來指導民眾各種社會經濟需要,否則這經濟計畫就根本完成不了。更可怕的是,即使計畫在經濟效益上失敗了,由於整個國家都是由一黨來專政,所以可以官官相護,重編預算或計畫,來粉飾帳面上的實質虧損。

因此,在21世紀的未來社會主義社會裡,整體社會資源的計畫經濟當然依舊有其必要性,但這經濟計畫必須結合市場機制中靈敏的價格反映、消費者對市面商品的真實反應等,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整體社會經濟計畫是客觀而務實的。

其次,市場就是非一元式的買家與賣家,它讓各方企業組織進入市場,自由競爭,讓市場機制來淘汰、決定誰是最後贏家。所以,市場另一項客觀功能,就是它能透過競爭來給所有企業有著客觀壓力來追求生產效率、生產技術創新。換言之,市場乃是客觀評鑑工作績效的公平機制。有了這正面績效客觀肯定與負面績效的客觀淘汰,可想而知,所有投入的企業都會兢兢業業而提昇經濟效率。

這點,也正是過去毫無市場競爭壓力,吃大鍋飯的傳統社會主義社會各國營企業所無法做到的。傳統社會主義國營企業勞動者的心態,在被保護與表面形式的考核制度下,往往只是消極不犯錯,卻毫無積極創新的動力。

正是著眼於這兩大市場因素,未來經濟民主制的社會主義經濟,就應吸納市場機制來運作,來服務於公民社會的公義平等理念。
三、經濟民主制的企業類別

在經濟民主制下,這公民社會將會有三大類別的企業。即,公營企業(具有壟斷性、對外大規模的貿易、社會基本需求、公共服務產業)、一般營利企業,與公益企業(所有盈利均需作為公益資源,不是勞動者利潤報酬)。

三種企業都必須有效率;某些提供公共服務商品的公營企業,固然不必以帳面盈虧為唯一績效指標(在會計原則上,需將公共建設、員工進修費用等列為公共投資,而非支出),但某些肩負國際貿易、國際市場競爭的公營企業,卻必須以嚴格的營利標準來檢驗績效。例如,新加坡的公營的淡馬錫控股公司。由於市場競爭、經濟規模、社會總體資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大型的公營企業應會佔佔多數。

一般營利企業,如社區投資的中小規模企業,若經營成功,也可以發展為大型企業。而公益性的中小企業,在這經濟民主制內,卻有更多機會蓬勃發展。因為,會有更多又才幹、抱負的民眾無生計之負擔,來加入這企業工作,而且整體大環境也沒有鉅大資本集團以資本來壓制,公益企業可以透過協商、民主討論方式來爭取更多的服務、勞動生產空間。例如,許多社福產業(照顧老年、傷殘者等的交通、勞力服務等,不再由私人財團之醫療、勞力仲介公司壟斷,而指定由公益企業來承擔。

但無論是何種企業類別,這社會裡的所有企業的資金、生產工具都由社會資源來提供,並透過各層次、各類型的社會投資基金方式來進行投資分配。關於這些企業具體運作方式與制度設計,將是這一系列文章的後續討論主題。
公營企業沒有效率?

在本文,我們先集中討論一個流傳多年的錯誤看法,即公營企業與市場競爭無法掛勾、公營企業注定就是經營無效率。

新加坡就是一個鮮明的反證。新加坡當然是一個典型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表現一向名列世界前茅,但政府直接控制(國營企業)或主導的企業(透過控股操作的政聯企業),居然佔了全國GDP近6成;其中最有名的淡馬錫控股公司(政府百分之百持股),佔其股票市場總值的4成左右!在這公營企業的豐厚利潤回報基礎上,新加坡的社會福利也是舉世知名,包括醫療、住宅、教育等社會基本需求,幾乎全數由政府提供。

當然,新加坡政府絕非是公民社會的民主政權,其社會福利運作也是威權體制的運作。這都不是未來經濟民主制社會所應效法的。但新加坡公營企業的權責分明、責信制度的運作,卻是任何一個公營企業所應有的運作原則。

我們完全可以合理的想像,未來經濟民主制的公民社會之某些大型公營企業,可由專業經理人來主責,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投資獲利活動,其績效由國際市場來決定。這些特定企業,有些乃是純粹利潤導向。這些公營企業賺得越多,整體社會所能得到的公共資源就越多。

而這企業內部利益分配也是依照按勞分配,以財物報酬來吸引專業經理人來經營管理。但這只是經濟民主制社會整體經濟活動中的一環而已,而且,這種純利潤導向的活動不應佔有主導地位。這公民社會應有完整的制度配套設計,來平衡純資本利潤導向與非經濟效率的社會公益、社會價值的經濟活動。

下一期《新社會》我們將繼續討論。

(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