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來瘋」與文化領導權

星期二, 2月 28, 2012

■姚欣進

這兩週台灣所有類型媒體的頭條新聞,幾乎都是林書豪的球賽報導。美國職籃、紐約媒體與全球媒體等,每一個都是全球資本主義裡高達數百億美元的私人資本產業,而林書豪乃是近日這些產業活動中的焦點明星,其背後的運作當然是以全球資本主義利益交織的核心為主軸。

但林來瘋現象,除了資本主義利益與媒體運作邏輯之外,應還有其他或許更深層的意義,值得我們從左翼的角度來思考。即,「林來瘋」現象之所以會成為全 球資本主義社會的轟動新聞,除了媒體的炒作、美國職籃或紐約城市等條件外,林書豪個人故事顯然在全球民眾中得到鉅大的投射、共鳴與不同方式的認同,否則這 無以成為一個轟動新聞的事件。此其一。


若將「林來瘋」事件放大,或以此類推來看,我們就可發覺:像這類運動消費文化佔最大比例的消費民眾,其實就是一般中下階層的受雇勞動者或尚未進入職 場的青少年,他們會瘋狂的追逐購買球星的各類商品、熱烈地支持他們認同的球隊等。事實上,在歐美社會裡,運動消費文化早已是一般受雇勞動民眾的主要生活內 容之一。工作或休閒場合中的閒聊話題,或平日閱覽的主要訊息都會以運動消費為主軸。

有些社會學者更指出,盛大的運動賽事(如美國職籃、職棒的年度冠軍賽)早已成為一個職場殘酷競爭、人際疏離的社會裡的集體儀式,人人都在其中得到壓力紓解、個人幻夢投射的滿足。

以此來看,運動消費乃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裡最有效、也最具創意的勞動者階級意識塑造過程:一個在客觀結構上乃是深受資本剝削的勞動者,卻可在這最戲 劇化的各類運動賽事消費過程中,找到自我價值投射的滿足(自己雖辛苦打工,但只要不斷努力,或許有一天也可如林書豪長射空心入網一樣地揚眉吐氣)。在這自 我認同的運動消費過程中,只要有球看、有很棒的人物或故事出現,大部分的勞動者又有何所謂左翼的階級意識呢?此其二。

若是如此,那麼對當前左翼社運者來說,最大的實踐挑戰,就不在於繼續指出客觀結構的因果關係(林來瘋現象背後的資本邏輯),而恐怕是:當群眾是活在 當下的社會文化氛圍中,直接感受到如此棒的運動賽事情節,而形成消費者文化的意識形態時,左翼者又有何實踐的著力點,來徹底改換這濃烈的資本主義消費意識 形態呢?此其三。

不能回應這挑戰,就意味著左翼者尚未能掌握與資本主義爭鋒的文化價值領導權!

(社會評論者)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