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現狀是解決兩岸關係的良策?

星期四, 9月 15, 2011

■姚欣進

台灣民主與兩岸和平乃是台灣內部在兩岸關係上目前最大的共識。這不僅是目前兩岸的現狀,似乎也是台灣主流輿論對兩岸關係今後發展的期望,即所謂的「不統、不獨、不武」來維持現狀。換言之,這是認為維持現狀的「不統、不獨、不武」,乃是解決當前兩岸政治關係的最佳良策。


一、兩岸現狀能長期維持?

但目前的分治現狀能夠繼續長期維持下去嗎?

或許有人會以戰後至今兩岸分治的長期歷史經驗來質疑說,兩岸分治都已50餘年了,難道不會繼續分治下去嗎?

然而,戰後兩岸之所以能長期分治取決於兩大條件,即美國戰略政策與兩岸社經體制的獨立發展。

首 先,韓戰爆發後,美國確立了全球圍堵的戰略政策,在軍事與經濟上全力扶助台灣,遏止了中共武力征服台灣。其次,從戰後至1979年前,兩岸社會分屬於不同 經濟體制,台灣更卡位於全球資本主義世界分工體系中,台灣經濟發展完全與中國大陸無關。台灣是在上述全球戰略地位的美國保護與世界分工的角色下,才能長期 獨立於中國大陸社會而自己發展。

如今,這兩大條件都已有基本的變化。

雖然美國仍忌憚中國崛起,在貿易、東亞區域戰略上,兩國 時有利益衝突,但整體來看,美國與中國在全球資本主義的共同利益遠高於衝突(美國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大出口國、順差國;而美國多年來能維持低通貨膨脹,主因 是大量進口廉價的中國民生消費品),而美國在全球戰略利益的操控上,如斡旋北韓、伊朗與其他第三世界的反美勢力等,也在在需要中共出面協助。美國與中國在 戰略關係上雖還稱不上是友好夥伴,但已非是過去戰略敵人。

這反映在美國對於兩岸關係上,更是有明顯變化。由於美國在全球戰略與經濟利益上需 要中國大陸支持,所以美國早已改變過去承認台灣中華民國的立場而只承認兩岸一中的中共政權。

另一方面,美國忌憚中國崛起後會危及美國霸權,所以仍多方默許 台灣不斷表現強烈自主民意,而不容中共肆意征服台灣。換言之,最符合美國當前利益的兩岸關係,就是目前不統不獨的現狀。

美國是不可能容許台 灣法理台獨,因為這會完全撕毀中美雙方的利益基礎,破壞美國全盤大局。若台灣主動宣佈法理台獨,美國幾乎不可能以軍事武力來保衛台灣。另一方面,美國僅默 許目前台灣的事實台獨、兩岸分治的現狀不變,以讓台灣成為能牽制中共政權的籌碼,促使中共必須藉助美國來壓制台灣獨立勢力,從而增加美國在其他地方與中共 利益交換的空間。

但即使是現狀,美國一方的主觀利益也無法控制現狀停止不變。因為決定兩岸現狀的根本因素,即兩岸經濟利益的互動,在過去十餘年裡已有質的飛躍發展。

兩 岸經濟不僅是一體化,而且台灣經濟事實上是牢牢地依附於中國大陸經濟圈內。中國大陸(與香港)不僅是台灣最大出口順差地區,而且是全球外貿依賴程度最高比 例。若扣減掉中國大陸的出口順差,則台灣這幾年將是嚴重的進口逆差。而台灣生產資本的製造、加工等屬於中下級產業幾乎都已整體性移植於中國大陸,高階製造 產業也高達7成遷往對岸。美國基於自身經濟利益需要,也不斷要求台灣與中國大陸經濟一體化、兩岸三通等。

一句話,台灣經濟命脈已扎根於中國大陸了,若兩岸經濟破裂,台灣根本沒有生存喘息的機會。

經 濟一體化當然不等於政治就必然要一體。但無可否認的是,當台灣社會經濟是與對岸聯繫一體時,兩岸共同利益關係與交集事務也就會不斷具體出現。即使在民進黨 政府刻意阻隔下,今日兩岸社會互動也遠非全球任何兩地社會可以比擬的。據估計,台灣至少有250萬人長期居住大陸就業、經商與求學,換算為家庭人口,則約 有1千萬台灣人民的現實利益與中國大陸社會息息相關。

在兩岸社經互動如此密切、社經利益如何深入交集的局勢下,台灣社會的政治選擇與動向,客觀上就越來越難以擺脫對岸的影響與牽制,要再如過去不相往來的絕然分治,不僅不太可能也是不切實際。

二、兩岸現狀正不斷變化中


因此,兩岸現狀的出現與維持穩定,並非是單方面的實踐就可做到。維持現狀不是主觀願望要不要的問題,而是客觀上能不能做到的問題。而能不能維持現狀,不能訴諸於單方面,尤其是相對來說是最弱勢的台灣,而是取決於整體客觀條件與各方互動。

今日兩岸現狀乃是過去兩大基本條件下的美、中、台三方面互動後客觀結果。如果這基本條件有了變化,或這三方面各自發展趨勢與彼此的互動關係有了新的轉折,則就會在不同程度上改變現狀。

以此來看,兩岸現狀早已遠遠落後於客觀條件的改變,落後於美、中、台三方社會多年來的新發展趨勢與彼此利益關係大幅調整。兩岸分治、不統不獨的奇特現狀頂多只能反映多年前美國圍堵、台灣與大陸毫無利益交集、互不往來的冷戰時代的歷史產物。

一旦以今日全球分工體制、中國在全球經濟與戰略上新角色、台灣與大陸的經濟一體化、美中戰略利益互換等新的趨勢來看,兩岸現狀在不同程度上當然就難以滿足各方所需,各方基於利益而在不同方面施壓改變,或正在不斷改變,這現狀了。

要穩定的保持現狀,則必須過去支撐兩岸現狀的兩大基本條件不變,或是有利於維持兩岸現狀新的條件出現。但,客觀上,這兩者都無一具備。

如果維持現狀的客觀條件正不斷衰微中,又如何能得出現狀可以不變的結論呢?

(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