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需要一位社會學家總統
■任懷鳴
5月24日,在高雄美濃一位專業廚師自家的宴席餐廳,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迎晚宴。貴賓是3位來自巴西「無地農民運動組織」(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Rurais Sem Terra, MST)的年輕人,其中一位日裔的川上(Alex Kawakami)是他們的「發言人」,另兩位法裔的小夫妻則還帶著一個尚在喝奶階段的小朋友,真是精神可嘉!他們是透過浩然基金會的安排,來台灣學習小農耕作的技術,以便將來帶回巴西,貢獻給他們的組織。
看著他們溫和靦腆的言談舉止,真的很難把他們和一個號稱有150萬個會員、以「集體占據土地來獲取耕地」的組織聯想在一起。巴西的前總統卡多索(Fernando H. Cardoso)的回憶錄(中譯版《巴西,如斯壯麗》)中,就說過有關這個組織的故事。
認可民間土地需求的總統
卡多索說,由於葡萄牙王室錯誤的殖民政策,巴西的從16世紀起,土地就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中;直到他就任總統的1995年,巴西仍然是全世界土地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1%的人口控制全巴西40%的可耕地)。因此他說,他對各式各樣的無地農民運動都深表同情;如果他不是總統,甚至會和他們一起走上街頭。
儘管贊成無地農民運動組織的訴求,但卡多索卻不支持他們「強占土地」的作法;於是,他在總統任內推動了一個全面性的土地改革方案:一方面對不事生產土地課徵新稅,以鼓勵轉讓;另一方面向世界銀行貸款,由巴西政府收購土地,再循合法程序授予窮人。
結果,在卡多索執政8年內,他的土地改革方案總共安置了近60萬戶家庭(是過去30年安置人口的兩倍),總共授與的土地將近4,450萬英畝(大約是台灣土地面積的5倍);在卸任總統後,他的這項政績還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評價為「開發中國家歷來所見最具有企圖心的土地分配計畫之一」。
出身政治世家的卡多索,從政之前是位社會學教授;流亡智利期間,曾與另一位社會學家法雷托(Enzo Faletto)合寫過著名的左派經典《拉丁美洲的依賴與發展》。1978年,卡多索意外遞補成為巴西國會的參議員;從此,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
1992年,卡多索首度入閣擔任外交部長;不到一年,又被迫接任財政部長。但也因為在財政部長任內成功的推動「黑奧計畫」(Plano Real),使巴西的通貨膨脹率從天文數字的3,000%,降到不到3%,讓他民意支持度扶搖直上;也因此使他兩度擊敗強勁的對手魯拉(Luis Inácio "Lula" da Silva),當選巴西總統。
卡多索在回憶錄中說,或許在已開發國家,社會學者的價值不如總統;但在巴西,當這麼多的政策問題都源自於社會不公時,他就「站在一個有利的位置」上。當然,他的這個說法是有點自謙,畢竟一個成功的領袖,需要的不只是學術訓練(學者從政的失敗例子可說罄竹難書);但卡多索的成功,的確也顯示:「洞識社會問題的根源」對於解決國家的困境,是多麼的重要!
台灣M型社會狀況嚴重
5月17日,一份由監察委員沈美真領銜完成的糾正調查報告出爐。這份號稱「監察院第一份台灣產業調查報告」有4個重要發現:
1.過去10年台灣經濟成長將近3成,但經濟成長對就業率的貢獻度,不但低於英、美、德等到先進國家,甚至低於南韓、香港、新加坡。
2.台灣大力扶植的高科技產業,其單位投資所貢獻的就業機會,僅為傳統產業的3分之1。
3.「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營運模式的比重,從民國88年的12.24%,一路攀升到99年的50.39%;以致於台灣國內就業萎縮、薪資停滯。
4.大學學歷以上的失業率,竟高於國中及以下的失業率。
於是,台灣貧富不均和階級流動的急速惡化,從這份官方報告中得到了明確的印證。
過去10年,由於全球化及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台灣曾經擁有的產業優勢(勞力成本低)正快速流失。
然而,台灣政府卻始終耽溺於過去的成功模式,一味的以「壓低匯率」、「租稅優惠」扶植既有的出口產業,對於「如何引導企業朝高附加價值業轉型」(不論是協助製造業取得品牌、技術、通路,或協助服務業拆除不當管制、建立發展環境),幾乎毫無作為。
此外,政府對財富分配不公的結構問題也視而不見,稅賦改革虛晃一招,獨厚菁英階級的升學篩選機制也不願誠心改善。以上這些,不知道我們的總統和總統候選人們,可有什麼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
由企業推動的社會經濟
噢,對了!5月2日,旗美社區大學也在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舉辦了一場精采的講座,由浩然基金會的施夢德小姐(Pascale Simard)介紹阿根廷的社會經濟(Social Econony)。
施夢德小姐介紹的案例或許不算成功的社會企業,但這個世界上的確有成就非凡的社會企業典範──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性企業集團(Mondragon Cooperative Corporation),總資產334億歐元,員工9萬多人,不但是西班牙第七大企業,更是全球最大的勞工合作社集團。
蒙德拉貢不但實現了「產權勞工共有,經營權勞工共治,利潤勞工共享」;更重要的是,蒙德拉貢重視「人」更甚於利潤──當1990年代西班牙的失業率高達25%時,蒙德拉貢卻完全保留它的員工!不知道我們的總統和總統候選人們,可曾想過在台灣大力推動這種企業啊?
或許,我們真的需要一位社會學家總統!
(高雄市教師會教育政策中心主任、台灣公共化協會常務理事)
5月24日,在高雄美濃一位專業廚師自家的宴席餐廳,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迎晚宴。貴賓是3位來自巴西「無地農民運動組織」(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Rurais Sem Terra, MST)的年輕人,其中一位日裔的川上(Alex Kawakami)是他們的「發言人」,另兩位法裔的小夫妻則還帶著一個尚在喝奶階段的小朋友,真是精神可嘉!他們是透過浩然基金會的安排,來台灣學習小農耕作的技術,以便將來帶回巴西,貢獻給他們的組織。
看著他們溫和靦腆的言談舉止,真的很難把他們和一個號稱有150萬個會員、以「集體占據土地來獲取耕地」的組織聯想在一起。巴西的前總統卡多索(Fernando H. Cardoso)的回憶錄(中譯版《巴西,如斯壯麗》)中,就說過有關這個組織的故事。
認可民間土地需求的總統
卡多索說,由於葡萄牙王室錯誤的殖民政策,巴西的從16世紀起,土地就集中在極少數人的手中;直到他就任總統的1995年,巴西仍然是全世界土地分配最不公平的國家之一(1%的人口控制全巴西40%的可耕地)。因此他說,他對各式各樣的無地農民運動都深表同情;如果他不是總統,甚至會和他們一起走上街頭。
儘管贊成無地農民運動組織的訴求,但卡多索卻不支持他們「強占土地」的作法;於是,他在總統任內推動了一個全面性的土地改革方案:一方面對不事生產土地課徵新稅,以鼓勵轉讓;另一方面向世界銀行貸款,由巴西政府收購土地,再循合法程序授予窮人。
結果,在卡多索執政8年內,他的土地改革方案總共安置了近60萬戶家庭(是過去30年安置人口的兩倍),總共授與的土地將近4,450萬英畝(大約是台灣土地面積的5倍);在卸任總統後,他的這項政績還被美國《華爾街日報》評價為「開發中國家歷來所見最具有企圖心的土地分配計畫之一」。
出身政治世家的卡多索,從政之前是位社會學教授;流亡智利期間,曾與另一位社會學家法雷托(Enzo Faletto)合寫過著名的左派經典《拉丁美洲的依賴與發展》。1978年,卡多索意外遞補成為巴西國會的參議員;從此,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
1992年,卡多索首度入閣擔任外交部長;不到一年,又被迫接任財政部長。但也因為在財政部長任內成功的推動「黑奧計畫」(Plano Real),使巴西的通貨膨脹率從天文數字的3,000%,降到不到3%,讓他民意支持度扶搖直上;也因此使他兩度擊敗強勁的對手魯拉(Luis Inácio "Lula" da Silva),當選巴西總統。
卡多索在回憶錄中說,或許在已開發國家,社會學者的價值不如總統;但在巴西,當這麼多的政策問題都源自於社會不公時,他就「站在一個有利的位置」上。當然,他的這個說法是有點自謙,畢竟一個成功的領袖,需要的不只是學術訓練(學者從政的失敗例子可說罄竹難書);但卡多索的成功,的確也顯示:「洞識社會問題的根源」對於解決國家的困境,是多麼的重要!
台灣M型社會狀況嚴重
5月17日,一份由監察委員沈美真領銜完成的糾正調查報告出爐。這份號稱「監察院第一份台灣產業調查報告」有4個重要發現:
1.過去10年台灣經濟成長將近3成,但經濟成長對就業率的貢獻度,不但低於英、美、德等到先進國家,甚至低於南韓、香港、新加坡。
2.台灣大力扶植的高科技產業,其單位投資所貢獻的就業機會,僅為傳統產業的3分之1。
3.「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營運模式的比重,從民國88年的12.24%,一路攀升到99年的50.39%;以致於台灣國內就業萎縮、薪資停滯。
4.大學學歷以上的失業率,竟高於國中及以下的失業率。
於是,台灣貧富不均和階級流動的急速惡化,從這份官方報告中得到了明確的印證。
過去10年,由於全球化及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台灣曾經擁有的產業優勢(勞力成本低)正快速流失。
然而,台灣政府卻始終耽溺於過去的成功模式,一味的以「壓低匯率」、「租稅優惠」扶植既有的出口產業,對於「如何引導企業朝高附加價值業轉型」(不論是協助製造業取得品牌、技術、通路,或協助服務業拆除不當管制、建立發展環境),幾乎毫無作為。
此外,政府對財富分配不公的結構問題也視而不見,稅賦改革虛晃一招,獨厚菁英階級的升學篩選機制也不願誠心改善。以上這些,不知道我們的總統和總統候選人們,可有什麼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案?
由企業推動的社會經濟
噢,對了!5月2日,旗美社區大學也在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舉辦了一場精采的講座,由浩然基金會的施夢德小姐(Pascale Simard)介紹阿根廷的社會經濟(Social Econony)。
施夢德小姐介紹的案例或許不算成功的社會企業,但這個世界上的確有成就非凡的社會企業典範──西班牙的蒙德拉貢合作性企業集團(Mondragon Cooperative Corporation),總資產334億歐元,員工9萬多人,不但是西班牙第七大企業,更是全球最大的勞工合作社集團。
蒙德拉貢不但實現了「產權勞工共有,經營權勞工共治,利潤勞工共享」;更重要的是,蒙德拉貢重視「人」更甚於利潤──當1990年代西班牙的失業率高達25%時,蒙德拉貢卻完全保留它的員工!不知道我們的總統和總統候選人們,可曾想過在台灣大力推動這種企業啊?
或許,我們真的需要一位社會學家總統!
(高雄市教師會教育政策中心主任、台灣公共化協會常務理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