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生物價飆漲,看國營事業的社會功能
轉載自立報社論(2011年3月1日)
近月以來,台灣民生用品物價幾乎開始全面性調漲,雖還不到飆漲的程度,但至少反映了了三方面值得我們警覺的重大訊息。
首先,這次上漲幅度較大的物品乃是民眾平日生活食物需求的基本原料,如砂糖、食用油、與麵粉。這些食物原料一上漲,則其連鎖效應就是直接帶動一般食物商品,如麵條、泡麵、麵包,乃至於糕餅類食物等上漲。由於我們對日常食物的生理需求有其固定不變的基本量額(否則就難以存活),其需求彈性很低,所以一般價漲量縮的市場機制無法調節這些基本需求的商品價格,或壓制、轉化其所帶動其他商品上漲的效應。
其次,這民生物價上漲(尤其是集中在平日食用物資),影響最大的乃是收入處於中下階層的民眾。在台灣現代社會裡,糧食消費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民眾生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低。但這比例高低的幅度卻取決於不同的收入狀況:收入越高的家庭,食物支出的比例往往是較低的,大部分支出比例是花費在文化休閒上,但收入在全台平均五等分家庭中較低的兩等分(貧困與次貧困),則食物或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如房租、交通費)所佔的比例就越大。
所以,這次基本民生物品價格的全面上漲,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眾多的弱勢家庭。這對於歷經長年薪資未調漲、工作不好找的民眾來說,這波尚未見頂的物價飛騰,無異於雪上加霜,日子怎麼過下去?
其三,這波民生物價上漲的基本原因,恐不在於一般所謂貨幣供給過多的通貨膨脹因素,而在於實質面的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大幅崛起後的因素所造成。過去十餘年來全球民生消費品價格之所以會長期穩定維持於低檔,主因是作為世界工廠的大陸勞工工資被長期刻意壓低、人民幣被長期低估、中國大陸民眾民生消費力不強等等。但如今,上述這些有利於物價低廉因素已不再存在,在十餘億勞動力的需求與價格大幅上升後,全球民生商品價格豈能不上漲?
總結來說,這波民生物價上漲將會是長期現象,而且後續力道、嚴重效應恐怕絕非能小覷。
前文已指出,這波民生物價上漲乃是客觀市場因素下所造成,因此一旦市場失靈無法調節物價大幅上升的趨勢時,政府理應有能來介入市場,以公權力與公共資源來補市場不足,以解決嚴重社經問題。
目前馬政府似乎只能以道德勸說、公開呼籲廠商暫勿調整售價等等。但除此之外,由於台糖公司目前還是國營事業,所以能被馬政府以政策性地決定不調漲糖價,從而稍稍延緩民生物價的全面上騰。與此相類似的,如台灣菸酒公司的料理米酒近半年來價格能政策性地維持低廉,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民生食品價格水平的穩定度。但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台糖與台灣菸酒公司都是當年將68家國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目前僅餘的8家尚未民營化中的兩家國營事業。
這些雖都是小小的一步,但卻反映了政府掌控物價飆漲問題的可能解決方向。台灣社會的基本需求,如糧食、教育、醫療到大眾交通,是不能放任地完全交由私人資本企業來經營,因為一旦這些社會基本需求與私人資本利潤有衝突時,被犧牲的就是重大的公共利益、社會基本需求了。
如果這些攸關民眾基本需求的事物供應,乃是屬於社會共有而以國營事業的形式來運作,那麼,只要我們國家體制已是在民主監督下,有其民主政治來確保不會淪於政黨操控,這國營事業的客觀功能就是服務於公共利益的經濟活動。一旦市場失靈時,這些國營事業就會成為不可或缺的平穩物價、調節民生需求的機構。
以此來看,或許這次物價上漲而政府無力的局面,應是讓我們重新檢討過去十餘年來將國營事業全面民營化的既定政策(以及與其呼應的促參法等)是否還有其必要?
近月以來,台灣民生用品物價幾乎開始全面性調漲,雖還不到飆漲的程度,但至少反映了了三方面值得我們警覺的重大訊息。
首先,這次上漲幅度較大的物品乃是民眾平日生活食物需求的基本原料,如砂糖、食用油、與麵粉。這些食物原料一上漲,則其連鎖效應就是直接帶動一般食物商品,如麵條、泡麵、麵包,乃至於糕餅類食物等上漲。由於我們對日常食物的生理需求有其固定不變的基本量額(否則就難以存活),其需求彈性很低,所以一般價漲量縮的市場機制無法調節這些基本需求的商品價格,或壓制、轉化其所帶動其他商品上漲的效應。
其次,這民生物價上漲(尤其是集中在平日食用物資),影響最大的乃是收入處於中下階層的民眾。在台灣現代社會裡,糧食消費已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在民眾生活支出中所佔的比例越來越低。但這比例高低的幅度卻取決於不同的收入狀況:收入越高的家庭,食物支出的比例往往是較低的,大部分支出比例是花費在文化休閒上,但收入在全台平均五等分家庭中較低的兩等分(貧困與次貧困),則食物或基本生活需求的支出(如房租、交通費)所佔的比例就越大。
所以,這次基本民生物品價格的全面上漲,首當其衝的就是這些眾多的弱勢家庭。這對於歷經長年薪資未調漲、工作不好找的民眾來說,這波尚未見頂的物價飛騰,無異於雪上加霜,日子怎麼過下去?
其三,這波民生物價上漲的基本原因,恐不在於一般所謂貨幣供給過多的通貨膨脹因素,而在於實質面的中國大陸經濟實力大幅崛起後的因素所造成。過去十餘年來全球民生消費品價格之所以會長期穩定維持於低檔,主因是作為世界工廠的大陸勞工工資被長期刻意壓低、人民幣被長期低估、中國大陸民眾民生消費力不強等等。但如今,上述這些有利於物價低廉因素已不再存在,在十餘億勞動力的需求與價格大幅上升後,全球民生商品價格豈能不上漲?
總結來說,這波民生物價上漲將會是長期現象,而且後續力道、嚴重效應恐怕絕非能小覷。
前文已指出,這波民生物價上漲乃是客觀市場因素下所造成,因此一旦市場失靈無法調節物價大幅上升的趨勢時,政府理應有能來介入市場,以公權力與公共資源來補市場不足,以解決嚴重社經問題。
目前馬政府似乎只能以道德勸說、公開呼籲廠商暫勿調整售價等等。但除此之外,由於台糖公司目前還是國營事業,所以能被馬政府以政策性地決定不調漲糖價,從而稍稍延緩民生物價的全面上騰。與此相類似的,如台灣菸酒公司的料理米酒近半年來價格能政策性地維持低廉,也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民生食品價格水平的穩定度。但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台糖與台灣菸酒公司都是當年將68家國營事業民營化過程中,目前僅餘的8家尚未民營化中的兩家國營事業。
這些雖都是小小的一步,但卻反映了政府掌控物價飆漲問題的可能解決方向。台灣社會的基本需求,如糧食、教育、醫療到大眾交通,是不能放任地完全交由私人資本企業來經營,因為一旦這些社會基本需求與私人資本利潤有衝突時,被犧牲的就是重大的公共利益、社會基本需求了。
如果這些攸關民眾基本需求的事物供應,乃是屬於社會共有而以國營事業的形式來運作,那麼,只要我們國家體制已是在民主監督下,有其民主政治來確保不會淪於政黨操控,這國營事業的客觀功能就是服務於公共利益的經濟活動。一旦市場失靈時,這些國營事業就會成為不可或缺的平穩物價、調節民生需求的機構。
以此來看,或許這次物價上漲而政府無力的局面,應是讓我們重新檢討過去十餘年來將國營事業全面民營化的既定政策(以及與其呼應的促參法等)是否還有其必要?
1 意見:
此文中對於市場失靈的定義有待商榷。
如果民生物資上漲是基於炒作,那麼價格偏離基本面過多,的確可稱之為市場失靈。
如果民生物資上漲是基於供需的基本面因素,那就不叫市場失靈。
市場靈得很呢,正確的反應了供給不穩定且需求增加的現象。
用國家力量壓制物價不漲,才是故意讓市場失靈。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