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論壇2008:馬英九、畫大餅,能否拯救M型社會下的臺灣?

星期一, 5月 26, 2008

Part1: 5/31下午2:00公共化的教育運動何去何從?
報告人:丘延亮(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姚欣進(立報專欄作家)
回應人:北市教師會謝曼莉老師、蘆荻社區大學李易昆主任、東花兩校合併關懷聯盟沈嘉悅、教育公共化連線鍾明倫


一、 活動目標、對象

「台灣社會論壇」是工人、農民、學生、性別、生態、原住民、教師等各領域社會運動連結的一個起點,我們自2006年9月「反貪腐」開始集結,期待建立台灣民主平等新社會的新起點!
我們認為:結束貪腐只是開始,另外一個台灣是可能的、更是必要的!
但這個台灣是什麼樣的臺灣?只是換了一個「清廉」的總統,就能解決M型社會下人民的社會、經濟苦痛嗎?尤其在520馬英九上任後,他的畫經濟大餅政策(愛台12項建設、租稅減免、兩岸經濟一體化、緩合社會矛盾),究竟能否解決台灣日益惡化的人民生計?

從人民的民生角度出發,探究當各類猛藥均無法挽回社經頹勢時,台灣的社會將面臨何種新局?公共化,能否作為對抗私有化的運動主訴求?而當前各類社會運動,如何看待、回應存「同」求「異」的新發展?
期許更多年輕人的加入,共同探討臺灣民主平等新社會的未來!

二、 討論大綱

1. 台灣當前民生疾苦、社會危機趨勢的現實,例如失業、勞動條件惡化、物價上漲、家庭破碎、自殺與犯罪率提升、M型社會兩極化等現象,究竟背後的根本原因為何?透過具體數據與分析,談台灣的住宅、失業、國債等惡化情形。
2. 馬英九的經濟與兩岸政策的方向,有多大可能解決台灣當前的經濟、社會兩大危機?國家財政專家們提出哪些證據?新政策是否能被實踐?
3. 若上述的答案是否定、消極的,那我們應如何重新找尋、思考新的社會/政治動力來解決當前的社經基本問題?(當新政府無力解決社經問題時,壓力鍋下的階級矛盾會繼續悶燒?洩壓?)
4. 過去至今的台灣各多元社運抗爭有何政治、社會意義?如何界定社運的歷史角色?(例如,社運抗爭與公民社會建構有何關係?社運抗爭與左翼運動關係是什麼?當前社運抗爭可稱為左翼運動嗎?為什麼? )
5. 台灣多元社運團體間,是否有必要相互合作、支援的迫切性?若是,客觀上是否有共同訴求?其內容、理由又是什麼?

三、 時間、地點、聯絡人

  • 時間:每月最後一個週六下午2:00
5/31公共化的教育運動何去何從:
報告人:丘延亮(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姚欣進(立報專欄作家)
回應人:北市教師會謝曼莉老師、蘆荻社區大學李易昆主任、東花兩校合併關懷聯盟沈嘉悅、教育公共化連線鍾明倫

6/28外勞、本勞、青年受雇者,他們的困境與我們的出路:
青年勞動95聯盟林柏儀、TIWA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顧玉玲、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洪連佐

7/26公共化下的環境與居住權:花蓮後生會、溪洲部落(持續邀請中)

  • 地點: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工綜館)313室,當天下午1:50將有專人在台大總圖書館大門口帶領前往會場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