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完台大學生,然後呢?

星期五, 3月 26, 2010

■任懷鳴

洪蘭教授發表文章,大罵台大醫學院學生「尸位素餐」之後,不但造成媒體進一步的追打報導,更引起正反不同意見的批評和討論;甚至,還有評論者認為這根本只是「上一代不滿下一代」的通病,因此要洪蘭「少倚老賣老」了!

但我的一位醫生朋友卻明白招認,自己在讀大學時「蹺課、睡覺、吃零食、聊天聊到太大聲被瞪白眼……,除了沒吃泡麵之外,所有被洪蘭罵到的事通通幹過」,但不是唸台大的他卻語重心長的補充:「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如果有狀況,絕對不只是台大的問題」,因為,「醫學系的教師上課,實在讓人『不如睡去』、『不如聊天去』、『不如看電影去』……」;而更重要的,「不只是醫學教育有問題,甚至不只是台大的教育有問題,而是台灣的整體教育都出了問題」。

台灣的整體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呢?我的朋友說:第一,讀醫學系的學生不一定對醫學有興趣,只不過因為「成績真的太好」,或者為了完成父母的心願。第二,從幼稚園拚到醫學系,其實已經累了、讀書的胃口也撐爆了(這是所有大學的問題),再也不想讀教科書、上無聊的課了,求知欲已消耗殆盡。

第三,教育內容被「階級化」,小學開始就這樣,數學、國文、英文最重要,理化史地次之,公民、健教更次之,美勞、體育、音樂就閃一邊吧!讀到醫學系,解剖學、內科概論、外科概論是「上等課」,什麼社會學、心理學等等通識課程就閃一邊吧!第四,醫學教育課程的設計,「基礎與臨床」設計不當,課程枯燥又龐雜無章。第五,上課老師都是醫師,表達能力欠佳、毫無教學技巧之外,又忙於看診開刀寫論文,根本無心準備教學。

我完全同意我的朋友對台灣教育弊病的觀察與分析(當然,他的坦白招供,我更要齋戒沐浴、表示敬意!),也完全贊成不應該太過苛責學生;畢竟,比起家長壓抑孩子的興趣,比起教師的不當身教,比起學校對教育的扭曲,比起教育單位「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謊言,學生的放縱行為又算得了什麼呢?如果學生是「尸位素餐」的話,那麼,我們這些大人恐怕更應該是「暴虐無道,罪大惡極」吧?

只不過,我卻有兩點意見和我的朋友略有不同。

第一,我的朋友以責備賢者的心情,認為洪蘭只看到「學生放縱」的表相,而沒有深入探討「造成學生放縱的深層因素」,也對洪蘭「只擔憂台灣學生喪失國際競爭力」表示遺憾。但我卻認為這可能正是洪蘭的寫作策略。試想,一篇一千字的專欄,如果又要批判教師的教學方式,又要分析醫學院的課程結構,甚至又要探討國家教育政策對教育的扭曲;那麼,「連台大醫學院的學生也如此不像話」的主題恐怕反而模糊不清了。

而「台大醫學院學生如此不像話」這個主題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這群「天之驕子」是我們這個社會成就與希望的象徵,甚至是許多菁英分子心目中的「身分繼承人」;罵了台大醫學院學生,也就等於在這些菁英分子臉上重重的甩上一個耳光。想當年,《野火集》為什麼會造成舉國震動?除了龍應台的文筆犀利之外,不正是因為她指著人的鼻子大罵:「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同樣的,如果不是洪蘭的一句「尸位素餐」,又怎麼會引來如此多的後續討論呢?

第二點,也是比較重要的,是我的朋友對台灣教育弊病的處方。我的朋友認為,應該請洪蘭(或大家)呼籲:「停止使孩子倒盡讀書胃口的填鴨教育,還給孩子快樂的童年,健康的青少年;勸導師長讓孩子隨興趣與依天賦發展,警告推著孩子讀醫學系,有時與埋沒人才無異;鼓勵孩子從記憶性與技術的學習走出來,品嚐人文教育的甘美……」然而,我卻認為這樣的主張是一種「究責於個人」的唯心主義,對解決問題的幫助不大。這就好像在面對社會風氣敗壞時,去提倡「淨化人心」、去推動什麼勞什子的「新生活運動」一樣。

最近,有朋友寄來一篇文章《洗澡洗再快也不夠:為甚麼個人改變不等於政治改變》(Taking Shorter Showers Doesn't Cut Why Personal Change Does Not Equal Political Change,原載於July/August 2009 issue of Orion Magazine)就是在談這問題。

作者以環保議題為例指出,人們一直被有系統地誤導,用個人消費行動(或者說個人的啟蒙)來取代有組織的政治抵抗。例如,《不願面對的真相》這部電影固然提高了全球暖化的意識,但電影中提出的所有解決方法都和個人消費習慣有關,包括:換燈泡、充飽輪胎、比平常少開車等等;然而,這些都無法改變企業掌控經濟權力的現況,也無法停止「追求成長」的經濟模式。即使每個美國人都做到電影中建議的所有事項,美國的碳排放量只會下降22%,而科學家卻指出必須下降75%才夠!

「究責個人」的最大危害就在於:讓人們停留在「消費者罪惡感的自我救贖」中,而忘記自己其實是一個「社會公民」,可以進行投票、不投票、發傳單、杯葛、遊說、抗議、組織社團等等政治行動,來瓦解有利當權者和富人的社會結構,以及壓榨式的政治經濟系統。

如果用這個觀點看台灣的教育弊病,有效的處方就應該是:大家團結起來,去推翻那個讓千萬學子爭得頭破血流的升學制度,去改造(或建立)那個讓舉國家長對未來生活不安的社會安全制度。充分而夠品質的教育和好的社會安全制度需要經費,那就要大家團結起來,要求政府改善財政制度或調整資源分配。好的政策要有好的官員和好的民意代表,那就要大家團結起來,多選出一些「好蘋果」啊!不是嗎?

當然,「大家如何團結起來」就是另一個更重要的問題了。

(高雄市教師會教育政策中心主、公共化協會成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