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原住民的住屋問題

星期一, 4月 06, 2009

潘欣榮/教育公共化連線

明眼人都知道:金融危機下最保值的就是房地產。所以橫跨北桃兩縣,長達30公里的河畔腳踏車道的附加價值,極可能讓桃園的房價「向上提昇」到北縣的水平。

事實上,翻開房價圖:正順著新店溪、大漢溪一路看漲,而溪洲、三鶯與河濱三個被拆遷部落,卻也「恰巧」位於房價熱點。更驚人的是:政府也無法回答為何他們位處「行水區」卻30年未淹水?


令人不禁要問:用納稅人「公共」的稅金來拆除原民的老屋、鋪設腳踏車道,是否僅為圖利「私人」房產商?房產商和政府官員間,是否存在著龐大的「政治獻金」利益?否則,為何要罔顧河濱部落70歲老人家們的餐風露宿,執意在今年將其老家化為平地?

答案正是土地背後的「金權政治」:畢竟,官僚可以換來換去,但拆遷政策卻會穩如泰山。這是一場奠基在土地私有化的公共居住權鬥爭,無論你的種族與膚色,沒有私有土地的人都將被逐出家園。

所以,團結的訴求正是提出:公共化的居住權是勞動大眾的基本需求。亦即在公有地的基礎上,原住民可以蓋屋、漢人可以租公屋。只要是受雇者,都不應被高房價榨乾薪水;相對的,我們都應有價廉、舒適而長久的公共住屋權。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