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主義的末路
美國失業單親媽媽產八胞胎而上新聞,批評者多指她靠政府津貼賺錢、讓納稅人替她養小孩,或者批評她藉機炒作新聞募款斂財;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她與母親同住,三代同堂,這種家庭形式在美國本是相當罕見,如今卻彷彿見怪不怪,焦點只集中於生養多口小孩,而非祖孫同堂。美國乃個人主義盛行之地,幼兒一旦成年便自立更生,又由於消費文化而使家庭支離破碎,近乎解體,現在竟然聚而復合,足見此波經濟危機已嚴重影響國力,欲脫離原生家庭自力更生,難上加難,物質條件不再容許個人單打獨鬥,必須回歸人類互助合作的群居生活。
物質豐沛的美國尚且如此,何況經濟依賴外銷的台灣。「寄居族」、「啃老族」的出現不僅是世代問題,並非新一代年輕人抗壓力或接受挫折的能力低,「草莓族」和「公主病」只是見樹不見林而對年輕人的歧見和污名,更重要的是透露出支撐個人主義的物質條件已無以為濟。主計處公佈至去年底的失業人口為54萬9千人;而根據人力銀行去年的調查,有45.32%的社會新鮮人尚未找到人生第一個工作,若是以教育部公佈去年32萬的大專畢業生來計算,則有高達15萬個新鮮人還沒找到工作,也就是所謂失業的黑數;再加上「彈性雇用」、「打工族」和「無薪假族」等泛失業人口,許多人實質薪資尚未達1萬7,280的基本工資。
此外,開放陸資來台「救房市」而使住屋成本水漲船高,醫療及公共運輸的商品化、私有化,讓家庭支出中的醫療費用與交通費用的比例和絕對數字都持續增高。換言之,欲維持食衣住行「基本生活」的費用增加,同時貨幣收入反向減少,若不寄居、啃老,依靠非資本主義的社會關係求生存,可能早已走投無路而自了自盡了。
然而台灣的資本主義向來是以榨取農村、自然環境和非正式經濟的奶水而發展,失業人口可以返回農村滿足基本溫飽;工業發展可以將污染、破壞自然環境的成本「外部化」;都市中的打工族、低收入者可以藉由各種非正式經濟活動勉強度日。如今資本主義危機再現,破敗的農村與環境究竟還有多少承受能力,著實令人無法樂觀。可以確定的是個人主義已走到末路,怪罪失業者個人,甚至要求其「投資自己」增加競爭力的讕言,再也無法麻痺、掩飾了,或許現在正是重新學習人類如何共同生活、互助合作的契機。
物質豐沛的美國尚且如此,何況經濟依賴外銷的台灣。「寄居族」、「啃老族」的出現不僅是世代問題,並非新一代年輕人抗壓力或接受挫折的能力低,「草莓族」和「公主病」只是見樹不見林而對年輕人的歧見和污名,更重要的是透露出支撐個人主義的物質條件已無以為濟。主計處公佈至去年底的失業人口為54萬9千人;而根據人力銀行去年的調查,有45.32%的社會新鮮人尚未找到人生第一個工作,若是以教育部公佈去年32萬的大專畢業生來計算,則有高達15萬個新鮮人還沒找到工作,也就是所謂失業的黑數;再加上「彈性雇用」、「打工族」和「無薪假族」等泛失業人口,許多人實質薪資尚未達1萬7,280的基本工資。
此外,開放陸資來台「救房市」而使住屋成本水漲船高,醫療及公共運輸的商品化、私有化,讓家庭支出中的醫療費用與交通費用的比例和絕對數字都持續增高。換言之,欲維持食衣住行「基本生活」的費用增加,同時貨幣收入反向減少,若不寄居、啃老,依靠非資本主義的社會關係求生存,可能早已走投無路而自了自盡了。
然而台灣的資本主義向來是以榨取農村、自然環境和非正式經濟的奶水而發展,失業人口可以返回農村滿足基本溫飽;工業發展可以將污染、破壞自然環境的成本「外部化」;都市中的打工族、低收入者可以藉由各種非正式經濟活動勉強度日。如今資本主義危機再現,破敗的農村與環境究竟還有多少承受能力,著實令人無法樂觀。可以確定的是個人主義已走到末路,怪罪失業者個人,甚至要求其「投資自己」增加競爭力的讕言,再也無法麻痺、掩飾了,或許現在正是重新學習人類如何共同生活、互助合作的契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