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立委候選人的教育政見有說跟沒說一樣

星期四, 1月 03, 2008

北市立委候選人的教育政見有說跟沒說一樣

鍾明倫

週六(2007年12月22日)筆者受邀參與聆聽北市教師會所主辦的立委候選人及政黨的教育政見發表會,四個小時的演講結束後和教育界的伙伴進行深度的討論,筆者對於候選人教育政見非常的失望,對於台灣教育的未來也非常的悲觀,以下是筆者的淺見。

一、候選人的教育價值與作為背道而馳

昨天候選人的教育政見中,大部分都是口號的宣稱,因為這些政見在過去教改啟動時就已經逐漸形成了,十多年過去了,問題依然存在。每位候選人都宣稱反對高學費、反對教育商品化、照顧弱勢學生,這似乎已經成為選前教育政策的普遍共識,但是,過去這些日子以來,教育法案與政策的制訂常違背這樣的價值,私校法的鬆綁與五年五百億政策的推動就是一個最大的例證,其共同點就是成為壓迫弱勢族群的工具,這樣的政策與法案的制訂者將成為迫害弱勢學生的歷史罪人。這些候選人政見的理性選前價值與選後實際的作為非常的不一致,選前討好選民,選後圖利企業財團。試問讀者,這樣的政見還能相信嗎?

二、候選人對於教育政策的前瞻性不足

多數的教育政策都在解決過去發生的教育問題,很少聽到候選人提到臺灣教育的未來藍圖是什麼,這也是教育改革面臨最大的困境。藍軍的候選人用激進的語言怒罵教育部的官員,讓現場的教師歡呼鼓譟,博得政治認同,綠軍的立委高唱臺灣主體意識,試圖合理化目前的政策作為,但是,歡呼之後臺灣教育的問題依然存在,這樣的教育政見怎麼不令人擔憂呢?教師是轉化型的知識份子,教師的社會責任是要轉化不公平的社會結構與扭曲的意識型態,面對候選人誇張的政治語言依然聞雞起舞,這樣的現象或許可以理解,要成為理性且具有批判性的選民有多麼的困難!

三、候選人的教育政見立場模糊,且非常的不明確

有云:當我們嘗試進行社會改造時,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站立的政治位置在哪裡!昨天綜觀每位候選人的教育政見,不知道是相互抄襲,還是候選人彼此的共識,教育政見的普同性非常的高,這樣一致性的共識在政黨政治運作中是非常奇特的。教育資源是權威性的價值分配,到底要分配給誰?分配多少?如何分配?都牽涉到社會公平與社會正義的原則,這是教育私有化所面臨的抉擇,因為在私有化的邏輯下,教育資源是非常有限的。但是,教育一旦實施公共化,教育經費得到最大的保障,這些問題似乎就不是主要的癥結點了,學生與教師可以在資源充裕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與學習,如此一來,教師的教學權與學生的受教權得到充分的尊重,這樣的教育不正是最好的願景與圖像嗎!

最後,筆者認為候選人承諾透過立法給予教師最佳的勞動條件,或許可以贏得政治選票,但是,不見得可以完全解決當前的教育改革所面對的問題,主要的關鍵在於教育結構與體質的改變,教育公共化正是解決當前教育病態結構的唯一特效藥。教育公共化的基本立場很明確指出,教育不是私人的投資,國家必須負起完全的教育投資責任,公民的社會責任就是進行公共的財務監督與參與公共決策,實踐教育決策民主化。筆者有信心教育公共化將會成為下一波段教育改革的主要重點之一。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研究生、教育公共化連線副召集人,現職是北市內湖高中代理教師。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