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的運動意義

星期四, 12月 22, 2011

■姚欣進

16年來,台灣歷經5次總統大選的政治舞台上,於上週六(12月17日)的總統候選人最後一次的電視辯論會,首次出現了非主流政治勢力隊伍的各個社會議題公民團體們的主導提問。

雖 然媒體的焦點集中於3位候選人的應答,但從台灣公民社會的建構發展來看,這次公民團體能進入到主流政治活動中(即使只佔一小部分比例),以自己所關注的社 會議題與專業實踐的經驗,提問質詢未來台灣政治最重要的領導人選,這不僅僅在社會議題宣導上有其莫大的助益,這現象更反映出至少兩個層面的深意。


公民團體提問的意義


其一,這標誌著台灣公民團體多年來對於公共議題的真誠投入、專業實踐的努力,已獲得社會的公信力,有其獨立自主性與公民性質的代表性,而非任一主流政黨把持的外圍團體,所以他們的訴求能在這次相當珍貴的政治論壇中有發言主導的機會。

主 流媒體事後評論說,這12個公民團體至少有3分之1以上,在過去的創立與早期發展階段,是在民進黨深厚的人脈甚至是非正式的組織關係運作下而進行。但如 今,這些公民團體在歷經民進黨執政8年後所深刻感受到的政治現實,以及他們多年來執著於公共議題的耕耘而累積的專業技能與經驗,可以說,這些公民團體已是 一個高度自覺與自主的公共議題團體。若非如此,這些公民團體就無法於當日辯論會中以其關注的議題取向出發,犀利地質疑3個政黨。

其二,多年 來,這些公民團體絕大多數是以弱勢的資源與力量(其實也是目前台灣NGO團體的普遍現象),來面對社會弱勢族群、長期被漠視的黑暗角落(在人性上,也在物 質上)之種種人間不堪忍受的現實重擔。但這些多年來被有意無意地被社會主流勢力、一般群眾所忽視的議題與團體,如今能躍登於政治舞台上發聲,除了這些公民 團體的公信力外,更反映了他們所關注的議題,已在相當的程度上,成為台灣社會的基本而迫切的問題,必須正視而及時解決。也因此,這些公民團體關注的議題, 能成為這次總統大選中各候選人必須面對回答的重大問題。

綜合上述主客觀條件的顯著變化,我們可以初步地評估,台灣公民政治的力量已開始萌芽起步了。而且,筆者確信,隨著台灣社會客觀社經矛盾日趨尖銳化的趨勢發展,以及公民主體的自覺意識不斷相互激盪下,台灣公民政治的發展前途只會越來越光明。

根本癥結:資本主義體制


筆 者曾指出:這次12個團體的提問主題涵蓋了健保醫改、消費者權益、國家人權、農業政策、環保議題、司法改革、租稅公平、婦女權益、兒少權益、教改議題、勞 工權益及居住正義等。除了未邀請原住民、新住民與身心障礙團體等而有遺珠之憾外,可以說,台灣社會今日的各項基本社會需求議題,均被觸及與提出質詢。

這些多元議題,除了人權與司法改革外,其餘每一個議題都是直接與資本主義有關,都是資本邏輯客觀運作下所產生的社會矛盾(人權與司法改革當然也與資本主義有關,但在現實運作中,其關連性乃是較間接性質,而非必然產物)。

例 如,全民健保之所以會產生資源困窘、藥價黑市價格與醫藥勾結等弊端,根本原因正在於:台灣健保的財務制度是以社會保險制度來運作,必須將本求利(或至少損 益平衡),而藥價之所以會有雙軌現象、有醫藥勾結,乃是因為藥品乃是市場經濟中的壟斷利益商品,而醫生更是少數專業精英有其知識權威壟斷權,兩者在商品世 界中都是壟斷性的相對暴利。這些不同因素都導源於資本利益,以資本利潤為導向,在一個鼓勵獲取利潤的資本主義世界中,有怎能不滋生種種弊端呢?

更 根本的是:在左翼的公民社會中,健保醫療乃是基本社會權之一,人人都應平等地享有的社會資源之一,一旦這醫療資源是以商品化的資本邏輯來運作,就與社會公 義有著本直性的衝突。資本利潤與社會公義往往是,也必然是有著無可化解的本質矛盾:這矛盾可以暫時被掩蓋、暫時被移轉(東牆補西牆、以新債還舊債的方 式),但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總利潤來源越來越枯竭時,這掩蓋、移轉的表面現象,就終究要暴露於白日之下!

台灣社會被私人資本利潤所不斷瓜分下的公共資源日漸貧,早已無力應付日趨尖銳的社會基本需求的真相,在今日已開始越來越難以遮蓋與漠視。公民團體們的沉痛呼籲與質疑,不過是反映了這遲來的真相而已!

又例如,無薪假的再現,難道不正是資本主義面臨利潤率不斷下降的總趨勢下,老闆以「僱用彈性化」的手段的必然結果嗎?在資本獲利日益艱難的現實下,私人資本企業並非是慈善事業,所以僱用彈性化乃是老闆在當前時局下的合理經營手段,那又怎能避免無薪假的出現呢?
而 今日的托育需求、兒少福利等會成為社會主要需求之一,難道不是因為大多數的男性勞工在僱用彈性化、一職多工、低薪窮忙的現實下,婦女必須放棄傳統家庭撫育 角色而以相對於男性勞工較低的工資來上班賺錢,但即便雙薪的家庭也難以承擔越來越高昂的子女托育,也越來越少有親子時間來陪著子女成長,才會導致托育公共 化的普遍需求與兒少權益未受基本保障的現況?

多元社運與左翼運動


可以說,台灣今日的各類重大社會問題,無不直接聯繫於經濟問題、導源於私人資本利益壟斷、強勢主導的問題。所以,任何對社會基本需求公共化的堅持與訴求,在本質上來說,就是在質疑私人資本的利益主導之正當性、在挑戰台灣資本主義制度!

以此來看,今日剛剛展現苗頭的公民力量(即使還是如此的薄弱),只要繼續堅持不懈,客觀來說,乃是不折不扣地在積累、在發展反抗私人資本的抗爭力量。

過 去傳統左翼的階級政治運動,一向是以勞資階級對立的單一角度來界定左翼運動的群眾隊伍就是工人階級,運動的主題就是單純的階級抗爭,如今就須賦予這基本運 動架構更豐富、更多元也更充實的內涵:今日每一個單一而獨立領域的公共議題訴求與抗爭,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裡的每一個角落,衝擊資本主義體制、質疑其價值 正當性、顛覆其合理性。每一個社會議題的抗爭,在實踐上,其實就是總體左翼運動的一環。台灣今日以多元化面貌出現的各個社會議題抗爭的社運,就是在蓄積今 後翻轉資本主義體制、邁向新社會的左翼運動。

筆者深信,日後台灣左翼運動史上,將會證明:這次總統候選人辯論會,或許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形式上轉變,但卻標誌著星星之火(即使目前還是如此的微弱)已開始燃起!

(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