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水庫開發背後的發展議題

星期日, 10月 07, 2012


林子暉

    ”巴西美山水壩開發案被巴西法院以欠缺原住民諮詢程序為由駁回,相較於此,台灣有許多原鄉也面臨水庫開發案的威脅。但到底水庫開發的真相為何?民生水電需求?或資本主義追逐利潤的必然結果?在一波波抗爭運動中,社會行動者究竟如何面對,才能找到更長遠的運動意義與方式
                                                            -----編者按
2012614日,巴西爭議性的美山水壩開發案被巴西地區聯邦法院以開發前欠缺原住民諮詢程序為由,裁定停工(註1)。巴西美山水壩原規劃截斷 亞馬遜河重要支流星谷河,預計成為世界第三大水壩,發電量達11,000百萬瓦。但由於興建水壩將阻斷原住民捕魚、用水與交通的水路,居住於水壩淹沒的大 片雨林區中原住民將被強迫遷移。政府粗暴的決策過程沒有當地原住民代表參與的空間,因此遭當地原住民抗爭抵制20多年。
相較於巴西美山的奇 蹟,台灣從北到南卻有許多國家建設侵害原住民生存空間的案例孤立無援,諸如新竹高台、比麟水庫興建案,又如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等。然而,水庫開發爭議僅 是弱勢族群生存空間存續的問題嗎?不論從原民或環境運動切入都須能釐清問題根本所在,社會行動者才能決定在什麼層次面對水庫開發爭議。

根本癥結

歸結台灣水庫開發爭議點,不外乎在國家整體水電需求成長壓力下,弱勢族群原本的生存空間山林、河川被迫犧牲。但從台灣近年水電需求結構可見,水電資源分配的天平向工業發展極度傾斜,即在壓迫原住民生存的同時,被掠奪的自然資源供皆為工業發展所需。
 台灣近10年製造業用電比例已成長超過50%,遠多於民生用水21%,其中電子業用電也已近20%(註2)。水力結構上,雖工業用水僅佔10%,但隨著電子業成長迅速,製造業用水量大增,並加劇與農業、民生用水的競爭(註3)。
在供給工業發展所需水電下,台灣社會與環境付出的代價卻是甚為巨大且不可回復的。就以水庫工程而言,大型工程量體截流、改變地貌所產生的影響不僅直接破壞既 有的水土保持平衡,也會進而衝擊流域周遭也的生態系統,更遑論生存其中的人類族群,不僅生活空間遭到剝奪,族群傳統生產方式,如小型農耕、採集野菜與狩獵 等必然受影響。但是,從近年極端氣候災難,如八八風災等可見,生態環境破壞後果的絕不僅於水庫旁原住民族群,而是整體社會。
綜歸上述,環境與生活方式承受不可回復破壞所追求者為工業化發展。且在全球資本主義劇烈競爭下,所有私人企業為維持競爭力與利潤,生產規模都必須持 續擴大。於此同時,水電需求量也將迅速增加,根本原因並不為人口增加或家戶使用增加所驅使。水庫等各種能源設施的興建與環境、生存空間的衝突只會愈加劇烈 (註4)。因此水庫開發絕不只是公共工程協調失當,而是選擇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模式的結果。

從發展省思出發

然而,在此又必須追問另一個問題,社會行動者又需要什麼論述才能面對水庫興建背後的發展方式的矛盾?或仍只能回到對原住民族的道德關懷?當然這其中整體能源政策與想像亦至關重要,包含個人節能意義等,但這為另一個課題,本文不多做探討。
以台灣社會發展方向做為反思的出發點並非高遠空泛,反而能賦與運動截然不同的意義。從關切原住民基本生存權益,可進一步探究原住民傳統生活方式如何與生態取得平衡?能否從其中發展出另一套可能的社會生產方式?

新的社會生產方式

不同於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單一目標:私人資本生產規模無限擴大,新的社會生產方式須立基於生態、族群文化與工業生產力之間複雜且微妙的平衡。這漾的平衡絕非任 何一個化約的發展邏輯可概括,而是需要在其社會經濟決策過程中能將不同社群、公民團體的社會想像納入,在其中激盪、審議,揉和環境主義、文化保存與微型經 濟而成一個新的、動態與多元的社會與經濟模式。
上述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原住民部落都已出現實驗的雛型經濟體的實驗,如新竹司馬庫斯、嘉義阿里 山山美社區(註5)等,都在面臨開發案抗爭中,從集體參與過程中發展集體審議、決策的機制,並且將這個機制推展到經濟發展上。也因此擺脫以往個人資本競爭 關係或財團大開發的模式,逐步將傳統文化中的環境保護等意識重新轉化吸收,進而推動無毒農業、生態旅遊等。當然這些案例也不單單只是一昧的恢復傳統部落生 產方式,都須面對新的生活需求與生產技術。這些案例都有其困境與侷限,仍在摸索中。
但在如上述建立新生產方式的基礎方向上,水庫抗爭運動就不再只是被動等待衝突,或僅能以諮詢原住民作為緩兵之計,而更能嘗試以重建共同文化、生產方式,甚至共同經濟利益來進行組織,於此同時更能形塑一種新的生活價值做為號召非當地住民。
這樣的價值號召當然就不是限於文化復振或狹隘的環境主義,而是以此激發一般大眾思考除了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方式外有無其他可能。當然對於社會行動者,不僅是跳脫少數對抗多數的窘境,更是深化自身社會想像的重要機會。
本文所論及的幾個水庫開發下的族群部落,皆已逐步發展出維護傳統生活為基礎的反水庫運動,但這樣的運動何以維繫,更關鍵的是參與其中的社會行動者能否逐步摸索出一套更據普遍可行的社會模式,不僅只是抽象的價值號召或少數生活方式的愛好。

(台灣公共化協會成員)




1:參考下列環境資訊協會連結http://e-info.org.tw/node/79639
2:參考看守台灣協會:福島核災後的台灣電力結構 民國99年數據http://www.taiwanwatch.org.tw/magazine/pdf/v13n2-5.pdf
3:民國99年工業用水僅佔10%,如但多使用地下水及地面水,如水庫等且電子業規模逐步擴大,用水量也激增。http://www.ctci.org.tw/public/Attachment/181017294171.pdf
4:台灣近年來能源設施興建爭議不僅有各地水庫興建的衝突,更有已爭議數十年的核電,包含貢寮核四及蘭嶼核廢料存放。
5:阿里山山美社區http://www.e-tribe.org.tw/tanayigu/DesktopDefault.aspx?tabId=208
 新竹司馬庫斯http://www.smangus.org/

0 意見:

張貼留言